2013年11月30日 星期六

尺神經麻痺

第四、五指麻木,無法轉動鑰匙,拿筷子無力,小心! 你可能尺神經麻痺了!


長得高大健壯的黃小弟在媽媽的陪伴下步入診間,看似健康的他卻愁容滿面,
「最近右手無力,拿筷子吃飯困難,連回家轉鑰匙開們都使不上力,無名指和小指整天麻麻的,靠在桌上打電腦一陣子,更會麻得受不了,連兩場籃球隊的比賽,投籃命中率也差了許多,醫生,我得了甚麼病?」


「手肘有沒有受傷過啊?」病史的詢問對診斷有很大的幫助。
「對,小五的時候從上舖疊下來,摔斷了右手肘,打了一段時間的石膏,之後就沒其他狀況了。」
從上述症狀及病史的描述,大概心裡已經有譜了。
「來,袖子捲起來」我抓著診療錘,往右手肘內側敲了兩下
「哇!好麻」黃小弟指著右手無名指及小指說道,
「我看看虎口」,把黃小弟的姆指及食指張開,看到的是略為萎縮的肌肉。
「來,你試著把這張紙夾住,不要被我抽出來」
我拿張名片,放到黃小弟的食指及中指間,試著讓他夾住
不過,很明顯的,我不用花太大力氣就把名片抽了出來
「嗯!你的尺神經可能被壓到,造成麻木及無力的症狀,先幫你安排神經傳導及肌電圖檢查來確定診斷,這段時間,要避免手肘內側的壓迫,打電腦或趴在書桌上的時間不要太長,可以買個軟墊墊在手臂和桌面之間,減少手肘的壓力,我先開些維他命B12,以促進神經修復」
「醫生,這會不會好?」媽媽的提問顯示出她心中的焦慮,
「如果保守治療無效,可能要考慮開刀,特別已經發生肌肉萎縮,表示壓迫得比較厲害,神經是很脆弱的器官,目前主要的手術方法是把尺神經從壓迫點分離出去,前移到肌肉層,以減少壓迫,稱做尺神經減壓術」

*****
尺神經從頸椎出發,經過上臂內側(或小指側),肘關節(尺神經溝,就是一撞到會整個手掌麻痺的麻筋部位)、前臂內側、腕關節內側,最後到達無名指及小指。最常見的壓迫點就是在尺神經溝,可能肇於很久之前的骨折,或是工作造成局部的壓迫點。由於他同時負責手掌內側與第四五指的感覺及手指併攏張開的動作。故當壓迫發生時,呈現的症狀便是手掌內側與第四、五指的麻木感及手指併攏、張開得無力;較嚴重的壓迫,會看到手指間肌肉(intrinsic muscle)的萎縮,手指彎曲狀、遠遠看到剩骨頭,稱為爪狀手( claw hand)。一般症狀較輕的病患,以保守治療為原則,主要目的在於手肘內側俾免壓迫,但出現肌肉無力感或萎縮時,便應考慮手術治療,以避免不可逆的神經損傷。
尺神經減壓術為目前較常用的手術方式,將手肘部位的尺神經分離出來,移到肘關節前方,埋到肌肉層。目的在縮短神經的距離,減少神經的張力與壓力,當壓力解除後,神經會慢慢復元,肌力會漸漸增加。復健運動包括肌力訓練、關節活動度訓練及功能訓練,患者可以將橡皮筋套在第1,2 2,3 3,4 4,5指間,練習兩指打開的動作,一開始,使用較少圈的橡皮筋,隨著肌力進步,再將圈數增加,也可捏黏土、陶土成小球,再揉成團,重複此過程,練習指關節活動及指間肌肉的力量。功能訓練尚可使用筷子,依照復原程度,分別夾取不同重量、大小及光滑度的物品做為練習。

總而言之,尺神經壓迫,是個需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且預後不錯的及並,各位病友若有疑慮,儘早與專業人員討論,以免延誤。

2013年11月19日 星期二

ICCAT, 會議第二天, 暖身賽開始~~~

第二天
談物種管理
首席科學家報告科學評估結果
說是資料不夠
不確定性太高
需要科學研究
大力爭取研究經費與人力













而非洲國家砲火依然猛烈
質疑科學會議不透明
(暗指都是已開發國家主導)

質疑科學家不食人間煙火
評估結果資源差,明明海上魚捉得多
或者反過來
不然就是評估說資源已經復甦,漁民卻在海上捕不到過去那麼多的魚


國際角力,本來就不容易啊!
立場有時候也要跟著議題變
不捕魚的時候,放聲說要資源保育,應該降低總容許捕撈量(TAC)
捕魚的國家,抱怨TAC不夠分,沒有照顧沿海開發中國家的社會經濟

怕是遠洋開發國家會不會節節敗退呢~~~~

2013年11月18日 星期一

開普敦,ICCAT,2013,非洲國家的轉變

七年前,在一個風雨飄搖的新年前夕,
到南非開普敦待了兩個星期
心裡想,應該以後不會再來了
心裡喜歡他們的鈔票
多有動物系的感覺
於是換了一套做紀念
只是沒想到,這回又算錯了!



會議前一天
不同的是,上次從香港轉機,猶記得在約堡轉機時肅剎的氣氛
這回在新加坡轉新航
安全因素吧! 中停約堡但不用下機
直接在機上檢查轉飛

抵達開普敦,溫暖的陽光
高速公路旁是一區區"平民住宅"

大會臨近的旅館卻貴到不行
連押金都要求付了數萬元
中午一個半小時坐SHUTTLE到Waterfront,
好比淡水漁人碼頭吧!

只是港裡的氣氛轉順快樂起來
港裡各種型式的船舶
適合各樣的遊客


另一處觀光海灘的風大、浪大
看半倒的樹便知道,只是,遊人如織,浪越大,衝的越過癮
只有禁止不准騎馬、丟垃圾、燒營火.......
  


會議第一天,會場大的像是運動場

\

翻譯的空間也挺高級的,還有個人螢幕

整個會場可坐進五百人,實際上有超過五百人報名
想想這商機有多大



看到參與者名單上寫著Taiwan, 還想是發生啥事?!!


原來旁邊也有個大型研討會

所以,回到ICCAT,當我們的Chinese Taipei

南非費盡心思辦此會議,特別邀請到鄰近非洲國家高官與會

第一天會議的心得是

非洲國家開始團結起來,質疑過去已開發(歐美日本等大國)的科學程序

在這樣的轉變中,或許我們才真正發現對於非洲國家陌生的程度

還有想想自己的能耐,能夠思考到多深層的地方!

能不能跳脫只有要求配額跟身分的層次

從永續的觀點去思考一些更普世的訴求

而不是只想著自己~~~~~

另外的感想是,
當年談判桌上諸多翩翩少年如今白髮蒼蒼
或者當年辨士不知今何在
覺得.........

2013年11月12日 星期二

海鳥混獲研討會


英文名稱是 Taiwan Seabirds Bycatch Workshop,總覺得跟中文有些出入,

暫且不提,做了個三十分鐘的中英文簡報,時間短,只好講得快些,

因為有中英文口譯,所以彼此較能夠瞭解,

坐在後頭的學生應該比較不會"鴨子聽雷"

細節略去不提,後面各單位的新聞稿都講了很多,

只是,新聞稿發完,會議圓滿結束之後

究竟這是個結束,還是新的開始呢?


1.這是FA事前發的新聞稿

「減緩海鳥混獲工作研討會」將於11月11日至12日在高雄舉行

發布日期:2013-11-10

  為降低鮪延繩釣漁業混獲海鳥,漁業署將與國際鳥盟(BirdLife International)於本(102)年11月11日至12日在高雄共同舉辦「減緩海鳥混獲工作研討會」。屆時包括國際鳥盟國際海洋政策主席、中華民國野鳥鳥會、日本、美國研究專家及我國產、官、學界均將派員參加。

提供產官學界交流平台

  漁業署表示,本次會議目標係如何避免及降低鮪延繩釣漁船作業意外混獲海鳥,自1990年代以來漁業與生態相關物種之平衡議題,包括海鳥、海龜及鯊魚等混獲議題已為國際間所關注,國際鳥盟在此議題上長期積極投入並在國際間享有聲譽,我國與國際鳥盟的合作關係可回溯到2004年,當時即與國際鳥盟合作,在高雄成功舉辦「降低鲔延繩釣混獲海鳥技術研討會」,提供產官學界交流之平台。距離2004年已近10年,國際間對於生態保育工作如火如荼進行,亦吸引眾多學者投入研究,使避免混獲海鳥有更多新的技術與研究成果,透過此會議再次提供產官學界互動與交流之機會,特別是與各相關國家、漁民團體建立合作關係,更是難能可貴。

分享經驗互蒙其利

  漁業署進一步表示,國際鳥盟關切信天翁與水薙鳥因延繩釣漁船作業,使得族群數量大幅減少,近幾年不斷透過各國際漁業管理組織推動最佳降低海鳥混獲措施,要求前往南緯25度以南作業之鮪延繩釣漁船應自避鳥繩、支繩加重及夜間投繩中至少選擇兩種措施,以降低海鳥混獲。並希望藉由本次會議之機會協助我業者達成國際組織之要求。另,我業者為避免餌料損失並確保漁獲效率,亦不希望混獲海鳥,兩者目標識是一致的,雙方可藉此機會相互分享經驗,共創雙贏。

維護我國鮪延繩釣漁業的永續經營,並善盡資源養護管理之責

  漁業署最後表示,目前各區域性漁業管理組織(RFMOs)已通過相關養護管理措施,我國並據以納入我國內管理規定,期盼藉由本研討會的舉辦,有助於建立產官學界意見交流之平台,並與國際保育團體面對面溝通,減少認知差距,以利漁業永續與維護生態環境間之平衡。 

===========================================================================
2. FA事後發的新聞稿

http://www.fa.gov.tw/cht/NewsPaper/content.aspx?id=1026&chk=6b070643-8de4-4d61-835e-b47fb8965aaa&param=

「減緩海鳥混獲工作研討會」圓滿閉幕

發布日期:2013-11-12

  漁業署與國際鳥盟(BirdLife International)共同舉辦之「減緩海鳥混獲工作研討會」於本(102)年11月12日在高雄署本部國際會議中心圓滿閉幕,吸引70餘名來自美、日、英、澳等專家學者及國內相關業者與會,對於近年所發展之減緩海鳥意外混獲技術與作業規範有更深入的認識與了解。

產官學界共襄盛舉參與研討

  漁業署表示,本次研討會由漁業署與國際鳥盟共同主辦,中華民國野鳥協會及對外漁業合作發展協會協辦,結合產官學界與會,國內部分計有東港、琉球、蘇澳區漁會、台灣區鮪魚公會、臺灣鮪延繩釣協會及宜蘭縣漁輪商業同業公會等相關業者,高雄市政府海洋局、屏東縣政府等政府單位人員,以及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及南華大學等學校專家學者參加。國外部分則計有國際鳥盟、日本水產總合研究中心研究人員、美國華盛頓大學應用支繩加重於海鳥忌避之專家等出席。本次研討會計發表8篇研究報告,提供各界參考。並針對避免混獲海鳥措施選項、未來將如何進行合作研究與計畫等議題進行互動討論。

研究成果分享交流,進而創造「人、鳥雙贏」的局面

  漁業署進一步說明,各國海鳥研究專家學者及相關業者藉由本次研討會彼此交流,讓業者在作業時得以運用更有效率的技術,減少海鳥混獲的機率,提高漁獲努力量之有效性。而在漁撈技術改善的同時,相對也降低海鳥因為誤食魚餌而死亡的事件發生,讓漁船作業與海鳥保育之間取得平衡,雙方互盟其利。 

3. 中華鳥會也發了新聞稿

海鳥意外混獲的工作研討會將於2013年11月舉行PDF列印E-mail
行政院農委會漁業署同意,與國際鳥盟全球海鳥計畫,以及國際鳥盟在臺灣的伙伴(中華民國野鳥學會),共同舉辦一個海鳥意外混獲的工作研討會,了解臺灣船隻在避免海鳥意外混獲避忌措施的設備及作業方式並與臺灣延繩釣船隊業者會談,以期減少受脅信天翁的意外混獲。


海鳥意外混獲工作研討會:
201311月與臺灣延繩釣船隊業者會談,以期減少受脅信天翁的意外混獲
 bycatch

圖1.信天翁及巨鸌在非繁殖季的全球分布與世界各區域鮪魚漁業組織管理區的關係。海域上的橙、粉紅及紅色代表50, 75, 95%可能有信天翁及巨鸌出現的地區,紅色線則是全球信天翁及水薙鳥追蹤資料庫的描出的分布全圖

緣起
信天翁為全球最大型的飛鳥,但也是全世界最受到生存威脅的鳥類之一,而遠洋延繩釣及拖網漁業被鑑定為許多信天翁的主要生存威脅。臺灣船隊延繩釣作業地區與信天翁分布區域大部分重疊,主要集中在南半球南緯25度以南,以及南美洲的太平洋岸(洪波爾特洋流北端),南非的西南海岸(班古拉洋流),及北太平洋等區域(1)。以印度洋及大西洋為例,臺灣的延繩釣作業佔了南緯25度以南所有作業的60-65%, 大部分的漁船以鮪魚為目標,而漁獲主要製成魚罐頭。

與臺灣業者討論減少海鳥意外混獲的契機,主要在於大西洋鮪類資源保育委員會(ICCAT),印度洋鮪類委員會(IOTC),中西太平洋漁業委員會(WCPFC,南半球),在2011-2012年強化海鳥意外混獲避忌措施的規定,目前這些區域漁業管理委員會要求在南緯25(在中西太平洋為30)以南作業的船隻,必須採用兩種以上的避忌措施,如驅鳥繩(將海鳥驅離魚鉤),夜間作業(許多海鳥比較不活躍),或支線加重(使釣鉤快速下沉讓海鳥咬不到)

國際鳥盟提出一個計畫,以協助臺灣鮪魚業者安裝使用區域漁業管理委員會所規定的海鳥意外混獲避忌措施,這對於海鳥生態保育有顯著效益,這個工作對於其它海洋生物的保育議題,例如減少海龜及鯊魚的混獲、利用隨船觀察員或電子監測來增加資訊的收集等,也有促進的作用。在2012-2013年間,國際鳥盟與南韓的南方黑鮪船隊開始一項計畫,經過工作研討會之後,推動了後續的海上實驗及隨船觀察員訓練工作,而這個成功的經驗,讓我們更具備了與像臺灣這樣更龐大船隊合作的能力。

計畫方案
臺灣的行政院農委會漁業署同意,與國際鳥盟全球海鳥計畫,以及國際鳥盟在臺灣的伙伴(中華民國野鳥學會),共同舉辦一個海鳥意外混獲的工作研討會。研討會在20131111-12日舉行,為一整天的工作會議,接著為實際造訪一艘臺灣的遠洋鮪釣船,以了解臺灣船隻在避免海鳥意外混獲避忌措施的設備及作業方式,相關議程如附件。

本工作研討會有三個主要目標:
  1. 1.提供延繩釣船隻實用選項的訓練及示範,以達成三大洋國際漁業組織ICCAT Recommendation 11-09, IOTC Resolution 12/06  WCPFC CMM 12-07的規定。我們將提供與會者必要的工具(包括資訊摘要表,技術規格說明等),以協助臺灣適當的安裝三選二的避忌措施。
  2. 2.討論安裝避免海鳥混獲避忌措施時,相關的安全及其它實際作業所遇到的問題。
  3. 3.工作研討會也會彰顯在南半球進行延繩釣作業時,數據資料的收集及規定回報的重要,鮪魚區域漁業組織才能據此以增進了解漁業對海鳥生態的影響及因應管理。

本工作研討會的效益及預期成果有:
  1. l加強臺灣遠洋延繩釣業者了解海鳥意外混獲,對於信天翁及水薙鳥族群產生的嚴重影響。
  2. l熟悉鮪魚區域漁業組織規定海鳥意外混獲的關鍵措施。
  3. l促進鮪魚業者對於目前可供選用的避免海鳥意外混獲避忌措施的認識。
  4. l突顯新發明的技術,讓鮪釣船長在未來有更佳的選擇。
  5. l了解可以增進船員操作安全的方式,以及依據操作經驗,討論經修改的漁具/作業方式,對於目前船員的作業會有什麼影響。
  6. l強化漁業管理者與國際鳥盟避免海鳥混獲專家的溝通及建立合作關係,未來這個溝通管道將有更多的保育作為。
  7. l計畫後續的活動強化安置避免海鳥混獲避忌措施,以符合鮪魚區域性漁業組織的規定。

兩天的工作研討會的參與者包括漁業署負責延繩釣管理的技術官員(如負責發遠洋漁業執照者),檢查/觀察員單位(在登船檢查及隨船觀察時,必須知道在登記書上看那些數據),業界代表(有影響力的船長、鮪魚業界代表,可以將這個工作研討會的成果,以身作責成為界業的示範)。研究如何避免海鳥混獲的專家也將在研討會中,提供技術性的建議。
 國際鳥盟及中華鳥會代表,在20138月與漁業署官員討論這個工作研討會的細節,漁業署提供會議場地及會議餐飲,同時也負責國內參加人員的邀請,以及延繩釣鮪釣船的參觀,國際鳥盟負責工作研討會議程安排,講員的邀請,準備研討會文件資料,國際鳥盟由海鳥計畫主任 Cleo Small 規畫,海鳥計畫亞洲協調人佐藤真弓博士負責這項計畫。
 後續活動
國際鳥盟期望這個工作研討會,將是與臺灣鮪釣業者合作進行避免海鳥混獲避忌計畫的第一步,未來希望推動海上實驗、觀察員訓練,以及以港口為基地與業者交流等活動。這些合作計畫將會在工作研討會中進行討論;不過,國際鳥盟極度期待能在2014-2015年進行海上試驗,以及協助觀察員訓練,這些項目在2012-2013年於南韓的南方黑鮪船隊上有良好的成效。這兩個海上試驗將可以提供實際的測試及示範,臺灣的鮪釣船最佳的選項,以符合ICCAT, IOTWCPFC有關海鳥混獲避忌措施的規定。
 本工作研討會國際經費由國際鳥盟經費及向國際海產永續基金會ISSF (International Seafood Sustainability Foundation)申請計畫。
 (本文由方偉宏常務理事,根據佐藤真弓博士提出的計畫書所編譯。)

4. 主要贊助單位(ISSF)也有外文新聞稿

FUNDING FOR WORKSHOP TO PROTECT THREATENED SEABIRDS IN LONGLINE FISHERIES

FOR IMMEDIATE RELEASE
Contact: Erin Grandstaff and Charlie Patterson, +1 202-466-4437
erin@vennsq.com, charlie@vennsq.com

ISSF Announces Support For BirdLife International Outreach Program

11 November 2013 – Today Taiwanese longline fishers will begin a two-day workshop on practical best practices for reducing fishing’s impact on albatross seabird populations. The seminar will provide demonstrations of practical ways to mitigate the catch of these threatened birds, along with a discussion of how to safely implement techniques. Expert presenters will also address the importance of collecting and reporting data so that fishery managers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act fishing has on seabird populations.
Courtesy: Dr. Cleo Small, BirdLife International
Courtesy: Dr. Cleo Small, BirdLife International
The Taiwanese Fisheries AgencyBirdLife Global Seabird Programand the Chinese Wild Bird Federation are co-hosts of the workshop, which the International Seafood Sustainability Foundation (ISSF) supported with a $40,000 (USD) grant.
“There are well-defined and proven methods to reduce the rate at which longline vessels catch seabirds, and it is vitally important that we help longline fleets understand how best to put these techniques into practice,” ISSF President Susan Jackson said. “This workshop is an example of how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can benefit the greater marine environment without harming the ability of fishers to remain economically viable.”
Albatrosses are among the world’s most threatened seabirds, andbycatch in longline fisheries has been identified as a primary threat,according to BirdLife International. Fishing data shows that Taiwanese vessels account for a major proportion of longline vessels that fish in areas overlapping with albatross foraging and breeding grounds. Most of these vessels are targeting albacore, with fish typically destined for canneries
Jackson added, “Regional fishery management organizations have strengthened measures to address seabird bycatch, and as these requirements come into effect over the next year, longline fleets will need support as they take responsibility for improving their practices. Supporting the BirdLife Global Seabird Program is part of ISSF’s commitment to engaging and working with longline tuna fishing fleets.”
Tuna management bodies in the Atlantic, Indian and southern Pacific Oceans now require longline vessels south of 25°S (30°S in the Pacific) to use at least two of the following measures: bird scaring lines, which keep birds away from the hooks; night setting when many birds are less active; or branchline weighting in order to sink hooks more quickly out of the reach of seabirds.



2013年11月7日 星期四

2013 兩岸島嶼永續論壇在廈門

 2013. 11. 07 來到廈門參加第三屆的兩岸島嶼永續論壇,
這是本所跟廈門大學海洋與海岸管理學院的聯合論壇,
給學生上台報告與交流的機會

開幕式,此次特別請到兩校副校長出席
這次地點在特別的古琴院,以前可沒在琴院開過研討會,
桌上一個洞,據說是放古琴用的。




第一堂的主持人,劉光明教授跟蔡名剛教授


第二堂主持人,李健全教授與薛雄志院長
  

以下是本研究室的美女帥哥報告,這時候就該知道報告時候要看著觀眾,
不然就只能照到背影!




 海資所幾乎全員出動,從所長、教授到各年級研究生


更特別的是下午的海韻合唱團表演,從科學面轉到文化面

看所長唱的多認真!


指揮的聲樂老師獨唱起望春風跟燕子,繞樑三日


對岸的古琴大師也是一絕

優秀學生領獎




對於與會者,想必都是難忘的經驗!

2013年11月4日 星期一

全球海洋健康指數給臺灣的啟示




台灣社會盛行各種指數與排名,從幸福到痛苦指數,從大學到暢銷書排名,林林總總,不勝枚舉。但2013年全球海洋健康指數從10月10日公布到現在,竟未見任何報導與討論。這對四面環海,不論民生經濟或國家安全都與海洋息息相關的臺灣,豈非怪事?
臺灣自2000年成立海巡署、2004年成立海洋事務推動委員會、2006年通過海洋政策白皮書,2008馬總統在競選政見中宣示藍色革命、海洋興國,並倡議成立海洋部,到2009年轉而決議成立海洋委員會。這十多年來,臺灣對於海洋環境保護及資源保育的全球性議題,卻始終缺乏通盤性的策略與行動。
為廣泛評估全球人類共同仰賴的廣大海洋其環境的健康狀況,以及對人類糧食安全與經濟貢獻程度,以美國加州大學為首,由全球超過65位海洋領域專家學者所組成的團隊,在多家大型企業及非政府組織、媒體的贊助之下,於2012年首度於自然 (NATURE) 期刊發表「全球海洋健康指數,Ocean Health Index (OHI)」。由於該指數是以「永續」為中心思想,兼顧海洋社會經濟面(海洋糧食供應永續、確保漁業就業機會、海洋經濟與工作、海岸休閒魅力)與環境資源保育面(海洋自然資源永續、儲碳能力、海岸防護力、潔淨海洋、海洋生物多樣性、海洋在地意識)共十項指標,其立場超然,評估詳實,因而獲得聯合國的承認與採納。
該團隊繼2012年評估了171個地區後,於2013年納入許多島嶼週邊海域,將對象擴大為220 個國家/地區。兩次評比中,臺灣海洋的整體健康指數雖從57分微幅提高到59分;但排名卻從171個國家/地區中的第69名,大幅下降到220個國家/地區的第143名。這樣的海洋健康指數,對以海洋國家自我定位的臺灣,到底提供了甚麼警訊?
臺灣排名落後,可能是因為納入一些全球知名度不高的島嶼;且此次排名前十一名都是新增的小島,例如第一名是位於南冰洋的赫德島和麥克唐納群島,也有不少太平洋的島國,因為開發度極低,環境汙染、破壞的程度也相對較低,包括萬那杜從126名提升到16名,吐瓦魯從71名提升到13名。相較於此,雖有少數已開發國家如紐西蘭、挪威等國家維持平盤;但已開發國家排名普遍落後,包括日本從第13名滑落到87名,美國從第27名落到第75名。
臺灣海岸被高度開發利用,加上人口密集,海洋健康程度自難與低度開發的島國相比,因此,我們應該從相對分數所呈現的意義,去思考如何在現有困境下提升臺灣的海洋環境健康。
倘深入從各分項指數檢視臺灣的海洋環境,可以發現臺灣海洋產業經濟的表現仍相當優異,包括確保漁民工作機會方面,排名維持在全球前20名;但在海洋環境保護與資源永續方面,例如特有生物與海域、海岸的保護、海洋休閒魅力以及永續海洋糧食供應部分,都落到了百名之後,顯示在此項目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間。即使此次排名唯一提升的潔淨海洋項目,從第143名提升到第103名,也遠遠落後許多國家。當然,資料缺乏或資訊公開度不足,也可能是因素之一。
有關臺灣民眾對海洋的認識,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事務與資源管理研究所曾於2010年進行臺灣民眾海洋意識調查(該研究近期將發表於Coastal Management國際期刊),發現臺灣民眾會游泳的比例為44%,相對的,也有44%民眾在過去一年內未曾到過海邊(所以臺灣在海洋遊憩方面的分數也不高);超過七成民眾支持加強對黑鮪、鯊魚等資源的保育,也大多覺得政府在海洋環境保護及資源保育方面做的有限。特別是多數民眾聽過氣候變遷、墨西哥灣油污染事件、海洋保護區等國際海洋相關議題,但卻只有不到一成的民眾知道臺灣有海洋國家公園!
本調查結果顯示,臺灣民眾對於臺灣海洋的認知仍明顯不足。何以致之?或許近來接連發生台菲廣大興漁船槍擊事件,以及台日簽署東海漁業協議,多少增加了民眾對海洋的認識,但政府部門處理海洋事務的機制始終分散在各單位,未能有效統合。一有緊急事件發生,益發突顯海洋議題的複雜度及各部門整合上的困難,更遑論提出更具開創性的海洋戰略。倡議多年的海洋部,以及過渡性角色的海洋委員會,亦因對海洋事務的統整能力及業務涵蓋的範圍與深度仍有爭議,導致該機關組織法遲遲未能通過。
全球海洋健康指數團隊將會持續進行年度評估、更新該指數系統。國立臺灣海洋大學也正積極與該團隊聯繫,並將建立合作機制。然而,台灣海洋健康指數的提升,泰半取決於政府的積極作為。教育部在關切大學排名、經濟部關心經濟成長率、主計處評量國民幸福(痛苦)指數之餘,在全球重視海洋產業與環境健康的大趨勢中,政府部門誰來關心或致力於提升臺灣的海洋健康指數?